您好,欢迎访问南宁江南JN·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建设投资集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创新激发经济活力 更多适宜的种子在南宁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三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南宁发布   |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20-04-26   |   浏览:18964

创新春潮涌,绿城万象新。 



南宁市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围绕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在突破重大技术、创建创新平台、引育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交出了一份“创新驱动”的崭新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踏足的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这三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入驻企业从46家增长到282家,规上企业数量由1家增长到8家,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基地累计培育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广西瞪羚”企业、1家“广西瞪羚”入库企业以及8家规模以上企业。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天里,入驻基地的科技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不忘初心、勇于担当,迅速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自主研发6个项目入选《南宁市支持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参考目录(第一批)》,为战“疫”一线提供了科技支持。 


南宁·中关村(基地+园区)发展实现了“三级跳”,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相思湖区)相继揭牌运营。京桂两地已经形成“一基地、一园区”,从点到面深度合作的局面。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黄大年 摄


入驻企业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先后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珞桂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泰格瑞科技有限公司2家公司被认定为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自治区科技厅批准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广西农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今年4月13日,广西首台服务器暨浪潮南宁生产基地首台服务器和计算机产品在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揭幕,这标志着广西实现了服务器生产零的突破,也意味着浪潮南宁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4月13日,位于南宁·中关村科技园的浪潮南宁生产基地正式投产,SV(服务器)生产线和PC(台式电脑)生产线高速运转进行生产作业。至此,广西实现了服务器生产零的突破。记者韦静 摄


截至2019年10月,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广西设立分支机构1972家,投资额总计323亿元,其中在南宁设立分支机构1074家,投资额总计188亿元。 

创新动能不断在南宁凝聚,2019年南宁有364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990家,居全区首位。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2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 

如今,越来越多落户南宁的创新种子不仅已开花结果,还长成了枝繁叶茂的产业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绵延不断的驱动力,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厚植沃土

创新基因扎根首府南宁

在基地入驻企业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标堂的办公室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时观看公司研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演示的照片挂在醒目位置。 


“这是激励也是鞭策。我和团队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研发让农事活动变得更轻松。”温标堂介绍,现在团队正在抓紧对“润沃”智慧农业云平台进行最后的测试,该平台计划于本月底上市。该平台是捷佳润运用自主创新打造的精准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服务平台。 

温标堂现场演示说:“通过平台可以实现所有服务点种植全程的生态监测、数据采集、农艺指导、农服匹配上门一站式服务。有采购商需要购买南宁香蕉,可以在平台上实时了解种植园情况,查询种植全程资料,实现在线采购。通过平台环境传感监测,用户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登录捷佳润云平台的监控中心即可查看气象数据、土壤数据、设备状态等,智能进行个性化灌溉。” 

从单一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到农业全产业链云平台的打造,企业能如此迅速地实现突破正是得益于创新示范基地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年来,南宁·中关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加快聚集人才、技术、金融等创新要素,已经初步形成有助于创新小苗、小树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创新生态系统。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南宁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王朝闻介绍,南宁中关村立足科技创新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规律,整合20家科技服务机构打造南宁·中关村信息小屋,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在创新企业落地后,由产服团队联合专业服务机构上门提供涉及政策、人才、技术、金融、市场等方面的服务100多次,让企业更好地在南宁扎根成长。 

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已经引进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国家高层次人才、3名广西“八桂学者”;入驻企业与广西30余所高校合作,累计已经培养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专业人才达8000多人。创新示范基地共拥有3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达到314亿元。创新示范基地内外企业通过中关村平台累计已经获得3.5亿元的融资。 



开花结果

创新成果落地见效

不仅是浪潮南宁生产基地,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成果也正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进行产业化落地。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耘眼”“耘小宝”等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产品成功应用,先后完成马山、隆安、宾阳多个扶贫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苗木种植,在全国新拓展200个合作项目,累计为全国30个省市超过3000个农业园区提供智慧农业服务。“目前‘耘眼’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0万人,覆盖了全国柑橘、葡萄等作物的主产区,包括广西南宁、柳州、桂林、来宾等柑橘主产区。现在,‘耘眼’平台平均每天为用户解决超过1万个问题、识别病虫害超过4500次、避免药害发生2500次。”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筱东说。 

不仅如此,随着创新主体的不断聚集,一批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瞪羚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企业正茁壮成长为创新小树。纳安丹吉(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揭牌运营仅3个月,两条智能灌溉产品生产线投产并已经产生2000万元产值,当年投产当年入规;广西珞桂节能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被自治区科技厅评为广西2019年新型研发机构,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百色市分公司就“铁塔基站高可靠性稳压电源开发及应用”项目达成初步合作。广西七三科技有限公司公开发布其自主研发的“智慧课本”,并在南宁市教育局的推动下,将“智慧课本”投入应用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中仪教材公司等多家高校及企业;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态识别系统在南宁地铁全线使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这片沃土里,越来越多种子落地开花结果,各项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各个领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蔚然成林

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创新驱动的成果不断转化,以创新示范基地为起点,越来越多的创新之树蔚然成林,激活南宁乃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基地入驻企业东软集团(南宁)有限公司与南宁人社局共同成立的“南宁—东软智慧人社联合创新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块链+人社”研究,目前研发成果——南宁市“区块链+人社”应用平台已经上线,平台首批上链单位涉及南宁市大数据发展局、司法局、总工会、信用办、建行广西区分行等单位,成为广西首个建成的“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平台。企业总经理代瑞说:“我们与南宁本地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很多,也希望将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南宁发展的动力。” 

2019年,南宁共364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990家,同比增长32%,占全区总量41.44%,居全区首位。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3家,占全区总量的34.12%;新增广西瞪羚企业9家,总数达28家……南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 

此外,我市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全球的“金孔雀”聚集南宁。引进了中国工程院欧阳平凯院士带项目落地创办企业,成为我市引进的首个顶尖人才项目;依托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和知名高校分支机构引进国家级人才9名。 

为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新活力,去年南宁出台实施了《南宁市落实强首府战略强创新实施方案》《南宁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励实施办法》《南宁市科技项目经费后补助管理办法》《南宁市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众多科技扶持政策,以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撑首府南宁提速发展、提高首位度、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王亚楠表示,南宁毫不动摇地聚焦全面贯彻实施强首府战略,在创新的强力驱动之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已经结出金色的果实。下一步,南宁科技创新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以突破重大技术、创建创新平台、引育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举措为抓手,全面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






来源:南宁日报(记者阮晓莹 冯梓剑)



内部办公:


友情链接: